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太倉實踐”
江蘇太倉市
高標準農田里,郁郁蔥蔥的麥苗長勢喜人,成片的油菜花美不勝收;設施大棚里,桃花、梨花競相怒放;生態米廠中,在現代化設備的轟鳴聲中,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富硒大米”剛下流水線,就被真空包裝、冷藏入庫;生態飼料廠內,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將一包包青貯的秸稈切碎后,加入豆渣、礱糠等“營養元素”,加工成牛羊的青貯飼料……早春4月,走進太倉市城廂鎮東林村,隨處可見一派生機勃勃、風景如畫的現代田園風光。
在太倉市,像城廂鎮東林村這樣處處呈現一派活力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場景并不鮮見。近年來,太倉市按照建設“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的總目標,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三農”工作重大任務和核心目標,堅持“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思路。
一、太倉市以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做法
為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太倉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的目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有效投入,引導和推動村集體合作農場健康規范發展,充分發揮了合作農場在推進全市現代農業實現轉型升級中的積極作用?;咀龇ㄊ牵?
1、創新發展理念,在全省率先創辦村集體合作農場。組建合作農場是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的重要舉措,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自2010年6月,太倉市城廂鎮東林村誕生了太倉首家村級合作農場以來,全市以東林村為起點,合作農場被迅速復制推廣。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組建合作農場98家,經營面積達20萬畝,占農戶承包地面積的60%,其中村自主經營面積11萬畝。
2、加強示范帶動,因地制宜推進合作農場發展。太倉市逐步形成了以雅豐農場為代表的糧食生產經營類、以綠源農場為代表的園藝蔬菜類、以田展農場為代表的林果產銷類、以水溇農場為代表的水產養殖類,及以東林農場為代表的種養加結合的綜合性合作農場發展模式,為全市樹立了一批成功典范。
3、堅持項目引領,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能力。以合作農場為載體,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發展能力。抓住合作農場發展的契機,在原有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基礎上,2017年又制定出臺了《推進新一輪高標準農田(魚池)建設的實施意見》,每年提檔、新建高標準農田(魚池)1-1.5萬畝,通過5年努力,全面提升高標準農田(魚池)建設水平,使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圍繞糧食生產機械化,建成具有服務全市農機維修、檢測、保養功能,同時具備開展新機具展示、農機手培訓考核發證功能的農機化服務中心。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的基礎上,加快蔬菜園藝業、特色養殖業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整體提升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水平,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
4、推進“互聯網+農業”,提升農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如何生產出質量保證、適銷對路、滿足消費需求的農產品,如何多途徑銷售農產品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是合作農場發展中必須面臨的現實問題。因此,在農場化、產業化建設中,必須通過強化物聯網技術運用,充分利用物聯網、云技術等現代化技術手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農情植保監測、畜禽視頻監測等智能農業建設,實現生產遠程監控、農業數據實時采集分析、農業基地亮點展示等功能,提高農產品品質,提升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同時,大力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銷售的融合創新,扶持各農場、各基地建設電商孵化基地和平臺,開展優質農副產品在線展示推介、休閑旅游推介,擴大網上營銷,提升經濟效益。2017年,全市農產品電商營銷額達1.6億元,入選2016年全國農產品電商縣前十。
5、推進三產深度融合,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合作農場的多元化發展不僅提升了農村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豐富了各類農產品供給,推動了地產農產品實現產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還為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通過強化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加快發展農旅融合休閑產業、積極創建生態農業特色小鎮等一系列舉措,實施農業內部一、二、三次產業聯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農業“一二三產”產業融合發展新體系,打造集循環農業、休閑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全面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如城廂鎮電站村以田展合作農場為主要載體,與美麗鄉村、現代農業建設緊密結合,積極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具有電站特色的田園綜合體,成為了鄉村振興“新樣板”、產業發展“新標桿”、富民強村“新載體”。
二、太倉市以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的主要成效
經過八年多的發展,太倉市合作農場規模不斷擴大,經營內容更為豐富,已從單一的生產經營糧食作物為主,擴展為蔬菜、林果種植和水產養殖等多種經營,推動了農業機械化耕作、規?;洜I、標準化生產,大大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推進了農業轉型升級。太倉市在以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探索與實踐中證明,合作農場不僅具有生命力,而且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已經成為太倉農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是推進太倉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主要成效有:
1、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得到明顯提升。到2018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村集體流轉面積累計達到28.3萬畝,占農戶承包土地的82.7%,流轉至村集體的承包地中,70%由全市村集體牽頭組建的98家合作農場經營,總經營面積達20萬畝,其中:城廂鎮的豐緣、海豐、樂勝合作農場,浮橋鎮的林港合作農場,雙鳳鎮的富華合作農場等面積均超過4000畝,基本實現了規?;洜I、標準化生產、機械化耕作。
2、農業勞動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城廂鎮東林農場專業合作社經營土地面積2200畝,目前主要由20多個農民常年負責種植管理,人均管理100畝,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耕地有開溝平整機、育秧是工廠化集中育秧、插秧用插秧機、施肥靠自動化施肥機、打藥通過自動化植保機、收割利用聯合收割機、稻谷晾曬依靠烘干機、秸稈處理引進整套的秸稈青貯設備,較高的勞動生產效率主要歸功于農場現代化的管理和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目前,全市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7%,全市合作農場機插秧率達100%,糧食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3、品牌農業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由于農場化發展能夠使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得到有機統一,農業的標準化生產成為了可能,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有了基礎。隨著符合市場需求的高品質農產品的出現,推動了全市品牌農業的發展,培育出了一大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業亮點品牌。如東林合作農場種植富硒米,建設保鮮米加工廠,引進自動化大米生產線,對農場種植的優質、品牌大米進行深加工;合作農場的養殖場,飼養種羊2000頭,年出欄6000頭,食品屠宰加工中心年屠宰量10萬頭,生產的羊肉制品深受消費者親睞。目前,已開發出“牽羊人”羊肉制品、“金倉湖富硒米”“金倉湖生態保鮮大米”等一系列農產品品牌。而借助合作農場發展平臺,全市每年都有一大批大米、蔬菜、水果等優質農產品獲得“三品”認證,目前全市共計142個農產品獲“三品”認證,全市種植業“三品”面積占比92%以上,有力地推進了全市農產品品牌化發展,進一步提升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4、農民務農收入渠道得到大幅拓寬。合作農場的經營和發展離不開土地和勞動力,這也為農戶持續穩定增收拓寬了渠道。農戶以承包地入股合作農場,可獲得平均每畝900元的保底分配;勞動力入社拿薪金,工資收入有保障。全市實際參與合作農場常年經營管理人員(包括分場長)337人,通過超產分成、降本獎勵,平均每人能獲得4-5萬元年薪。
5、村級集體經濟得到全面壯大。城廂鎮東林合作農場與中科院蘇州硒谷研究院合作,生產的富硒大米采取普通包裝、精包裝、禮品包裝分類銷售,市場效應良好,同時建造生態米廠、生態養殖場等項目,走“稻養畜、畜肥田”的生態循環農業之路,形成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品質,經濟效益十分明顯。2017年全村農業產值突破一億元,村級穩定性收入達2000多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占比超過一半,以合作農場為載體的現代農業成為東林村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目前,全市98家合作農場擁有資產總額6.1億元,累計投入總額3.07億元,2017年合作農場總收入達到2.5億元。
三、太倉市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經驗啟示
從太倉市以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探索與實踐中,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啟示之一:在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經營的主體可以是集體、個人、工商企業,但最有效的主體應該是能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啟示之二: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農業經營方式可以是家庭經營、公司+農戶合作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經營、村集體合作農場經營,但最有效的經營機制應該是能夠充分調動所有者、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農業經營方式可以多元化,但幾年來的發展實踐證明,最有效的經營機制應該是能夠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家庭經營、公司+農戶合作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經營這三種經營方式較難實現農業的較大規模經營,且往往因只注重單純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生態效益,為修復生態環境反而增加了村集體負擔。但如果僅僅是由集體統一經營,沒有好的經營機制和運行模式,必然會“穿新鞋、走老路”。
啟示之三:農業科技進步的措施可以是新品種、新裝備、新肥藥、新農藝,但最有效的手段是能使各項措施下得了地。而農場化發展能讓這些新品新裝備新技能更有效更充分落地見效。
近年來,各種農業科技進步的成果層出不窮,但是真正轉化成生產力的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個有效的承接載體。因為引進新品新技術新裝備等,既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又要能擔風險。對于專業大戶、單個合作社而言缺乏資金、擔不起風險,對于工商企業而言更多的是考慮成本和預期收益,而村級集體合作農場則克服了兩者的不足,成為了農業科技進步的轉化器。合作農場依托村集體經濟實力,通過引進新品種、新科技、新裝備、新項目,實施科技富民工程等,讓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轉化,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和集體收益。
啟示之四:實現規?;洜I的首要基礎條件是農業的機械化程度,農場化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注重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是實現農機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推動農機化高質量發展是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村產業興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步伐的重要內容,更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從太倉的實踐看,近幾年,從政府層面注重政策引導,加大農機高質量發展政策扶持,形成了市、鎮、村三級聯動的農機化服務網絡體系,為不斷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保障。而太倉合作農場的發展,則推動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農業機械化裝備設施引進等,為推進太倉農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載體,也為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特別是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