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
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福建省福清市
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的福清市,全市國土面積2430平方公里,耕地53.7萬畝,總人口134.4萬,系全國百強縣市。福清市區域經濟發達,僑臺優勢突出,歷來是福建省各種現代農業建設先行先試區域:上世紀80年代是福建省山海資源開發示范區,90年代初是福建省科技興農示范地,1997年開始是國家級海峽兩岸(福州)農業實驗區的示范區,2000年是福建省十大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2010年8月,福清市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并于2013年5月獲批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市),也是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區。
福清是農業大縣,近年來,福清市堅持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攻方向,推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全市農業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已躍居全省前列。福清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福州市有關“三農”工作重大決策部署,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沿海近臺優勢,以現代農業先進技術為支撐,以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福清特色農業產業,有力的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至2017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81.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5元,首次突破2萬元大關,全市共獲得“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枇杷)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等七張國家級農業名片,是全省首個已率先達到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的縣(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其中濃墨重彩的部分。福建提出要推動農業全面升級,推進農村全面進步,推動農民全面發展。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化作陣陣暖流,在福清基層干部群眾的心間盡情流淌,催生出積極創新的發展活力,激發出高歌猛進的昂揚斗志。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目標。著眼于鄉村振興戰略全局,立足福清市農業農村特點,福清市力求從現代農業產業尋求突破,加快推動福清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一、“化零為整”,集約化發展聚攏效益
福清市耕地面積較少,人均耕地不足0.4畝,這注定了福清市的農業發展無法如同東北地區那樣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必須要走現代化、智能化、精細化的道路,唯有如此,才能以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為此,福清市緊緊圍繞現代農業,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加大科技投入,發展設施農業,提高單位土地的量和質,走集約化、規?;?、產業化發展之路。
將土地“化零為整”是“工業化”基礎。近年來,福清市力推土地流轉,全市土地流轉面積18.76萬畝,其中耕地流轉面積18.63萬畝,流轉率達50.67%,位居福州市第一。
根據當地的山海資源優勢和地域特點,結合農民種養習慣和產業基礎,按照福清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優化布局,規模發展”的原則,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合理設置產業布局,在山區或半山區重點發展水果業,在中部地區及沿海平地重點發展蔬菜業,在沿海地區重點發展水產業、畜牧業和設施蔬菜業,構筑了特色明顯的優勢產業集中帶,初步形成了以水產、畜牧、蔬菜三大主導產業為主,水果、食用菌、茶葉、中草藥、花卉等特色產業為輔的農業產業格局。如今,福清市已涌現出東張片區水果,漁溪片區水果、淡水養殖、烤鰻加工,龍高片區設施蔬菜、海水養殖、水產品加工,陽下片區臺灣果蔬以及沙埔鎮反季節蔬菜和藻類加工等一批農業產業聚集區。
目前,福清全市海水、淡水養殖總面積超3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25.2萬畝,設施農業面積達20萬畝,居全省縣(市)第一。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花蛤墾區土池育苗基地、2家國家核心種豬場、5家國家級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場、1家國家級豬偽狂犬病凈化示范場、5家國家級設施蔬菜生產標準園。全市蔬菜產量、水產品產量、生豬存欄量、蛋雞飼養數、農產品加工產值均位居全省縣(市)前茅,蛋品出口占全國60%以上,南美白對蝦系列產品出口占全省90%以上、占全國20%以上,烤鰻產品出口占全省60%以上、占全國30%以上。榮獲漁溪龍眼、一都枇杷、福清高山羊、福清白對蝦、福清花蛤5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以及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冷凍養殖蝦制品)和國家質檢總局首批“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福清市出口蛋制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稱號,農業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凸顯。
2017年9月30日,農業部辦公廳、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秘書局公布了2016年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建設第三方評價結果。全國現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29家,參加考評28家,最終從園區建設、年度工作、宣傳信息、基礎保障、創新爭優等5個板塊全面綜合考評,被評為優秀等級的共11家,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榮居其中,名列優秀等級第5位。
為了實現集約化、規?;?,福清市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引領,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基地不斷壯大。創建于2005年7月的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就是其中之一。自2010年8月福清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之后,福清市圍繞開展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工作,以“軍地共建下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校企共建大學生農業創業園”、“兩岸共建臺灣農民創業園”三大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強化規劃引領,區域帶動。
在充分發揮標桿園區引領作用的同時,福清市還通過科學布局、多點開發,先后打造出龍田國家級水產加工示范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枇杷)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新厝、???、江鏡3個萬畝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實現了核心園區引導帶動農業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萬眾創業,智慧創新抬高身價
以工業化理念提速農業現代化,科技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走進位于福清市的光陽蛋業的生產車間,無論是蛋品重量分級,還是清潔蛋生產技術,其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方式無不讓人驚嘆。從年產值不及百萬元的小作坊,到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的光陽蛋業,這枚小小的咸蛋,濃縮的是福清市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不斷智慧創新的過程。
據悉,以往國內制作咸鴨蛋都是按照傳統辦法,先把咸蛋腌好后,再運到國外。這種做法不僅費時費力,不少鴨蛋到了國外后,因腌制時間太長,以致鴨蛋不新鮮,甚至有的都變質了。光陽蛋業對腌制鴨蛋技術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直接讓鴨蛋在出口途中進行腌制,既省時又省力,當運輸鴨蛋的船只到達目的地時,咸鴨蛋也腌制好了。這個做法不僅成本更低,而且品質更優。憑借類似的小小創新,光陽的咸蛋突顯優勢,在出口企業中脫穎而出。
依靠著一次次的創新,光陽蛋業發展步步攀高。為了提高蛋品質量,光陽蛋業采取“基地+農戶”的生產方式,從飼料喂養、鴨子防疫等源頭,嚴把蛋品質量關。同時,光陽蛋業還專注于蛋品加工技術的研發,經過不懈努力,在蛋品腌制技術、清潔蛋生產技術、蛋禽智能化養殖技術和蛋品成套自動化設備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03年,光陽蛋業在國內最早全面使用自動分級機對鴨蛋進行重量分級;2006年,率先推行鴨蛋清洗后進行皮蛋腌制,從此改變了我國近千年用臟蛋腌制皮蛋的歷史;2008年先后從荷蘭、德國、美國引進國際先進蛋品加工設備,建成亞洲最大禽蛋分選線,率先將大型分選裝備(每小時處理18萬枚)成功應用于鴨蛋分選;2009年9月,光陽蛋業被授予“福建省首批創新型企業”,成為全國首批24家出口食品“三同”示范企業之一,并參與制定《蛋制品生產管理規范》、《皮蛋》等國家標準。
從小作坊走出來的光陽蛋業,如今已是福清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一顆閃閃發光的明星。這其中離不開福清市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大力支持。近年來,福清市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農業產業新業態,按照“強園區、抓龍頭、建基地、帶農戶”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強龍帶動”工程,著力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出臺了鼓勵企業爭創品牌、上市融資、推行標準化生產的政策措施,積極幫助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健全企業和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等措施,扶持發展了一大批分布在各農業園區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依托福清市豐富的水產、畜禽、果蔬等農產品資源,實行農產品加工。
福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涉農創新創業企業的扶持力度。2012年,福清市人民政府專門出臺《關于加快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從政策層面,對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用地、“五新”引進、品牌建設、融資服務、電價減免、服務體系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優惠,市財政每年還劃撥???span>300萬元用于扶持園區企業改造、升級、建設,增強了臺農創業信心。同時,資金層面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2014年及2015年政府加大對涉農創新創業企業的財政扶持力度,兩年共用于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娛樂功能區等建設的財政補助資金達1311萬元。2015年至今,市政府撥出???span>128萬元補助旅游廁所已通過驗收的企業,斥資150萬補助一都鎮全鎮旅游規劃,對已做鄉村旅游規劃每村予以補助12萬元,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獲得福州市精品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獲得補助150萬元,在舉辦最美景區評選活動中,獲得優秀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
2016年,福清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八條措施》,對農業創新創業企業在稅收、財政資金、土地使用、銀行貸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今年,市政府又出臺了《福清市農村承包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暫行辦法》,為推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工作,財政部門按照貸款量的2%專門劃出財政資金用于風險補償,以減輕農村農業創新創業人員的資金壓力,為進一步激發農村農業創新創業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福清市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按照“培育一批、改造一批、規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堅持把新型經營主體作為重點對象進行傾斜和扶持,通過對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等進行項目補助、貸款貼息和稅收優惠。一是扶持發展農民合作社。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對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農場示范場實行獎勵的辦法,大力開展示范社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創建活動。對符合《農民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條件成立的農民合作社,工商部門開辟注冊登記“綠色通道”,實行“零收費”登記。二是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取消了已出臺的《福清市家庭農場認定和注冊管理暫行辦法(修訂)》文件,群眾登記注冊家庭農場可直接到福清市工商管理部門辦理,無需再經過農業、林業、海洋漁業等部門資格認定,簡化了手續,大大方便了群眾,也有利于福清市家庭農場的發展壯大。對注冊認定的家庭農場,除新增農業補貼重點傾斜外,還鼓勵金融機構將家庭農場納入信用貸款支持范圍,推進全市條件較為成熟的專業大戶向家庭農場轉變,培育了一批以蔬菜種植和畜牧、水產養殖為主導的家庭農場。近年來,全市“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產業格局也得到迅速發展,規模經營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逐年增加。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福清農村創業創新工作引爆了萬眾創業的激情,創業創新主體十分活躍,創業創新業態豐富多彩。目前,福清市共有福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8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29家,上市公司2家,龍頭企業數量和規模均位居福州市第一。68家龍頭企業中有36家通過ISO系列認證、30家通過美國HACCP認證、4家通過歐盟質量注冊,認證無公害產品83個、綠色食品55個,注冊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商標651項,其中榮獲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福建省名牌稱號26家、福建省著名商標29家,認證無公害產品22個、綠色食品50個。2017年,全市68家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178.4億元,帶動了20多萬戶農戶生產增收。
全市共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36家(部級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社7家、福州市示范社15家),注冊登記家庭農場87家(省級示范場12家、福州市級示范場18家),擁有一都善山“融都”枇杷、“福清田博士”紅薯、東張鎮三星村柑橘等品牌,農民組織化程度走在了福州市前列。
在創業創新的熱潮下,福清市的智慧農業發展也方興未艾,成功獲批2017年(星源)、2018年(光陽)國家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成為全國首個同時獲批2個畜禽數字農業建設試點的縣(市),擁有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1家(星源)、省級農業物聯網示范點2家(光陽、綠葉),成功入選2018年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專項擬儲備項目和國家級畜牧綠色發展示范縣項目。
三、筑巢引鳳,吸引人才扎根共建
1991年出生的湛雪梅是重慶市豐都縣人。從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畢業后,她來到福清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在體驗了導游、助理等不同崗位后,她發現這里非常適合自己創業——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匯聚了來自全國和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涉農創業大學生人才,涉及農業創業各個門類,創新意識強,具有開拓精神。
2016年初,湛雪梅在福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福清市相思嶺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她不斷摸索和優化公司產品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由她倡導推行的“桑葚一樹多能”項目,現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具備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的產品,并獲得福建省項目具備盈利模式評比三等獎。如今,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已經成為湛雪梅自己創業的一塊實驗田,她把父母親也接到了福清,在這里承包和管理果園。她說“在這里我親近了大自然,體會到了創業的快樂”。
在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像湛雪梅一樣進駐園區的涉農創業公司共有18家,近300位的大學生在園區內參與創業活動,以“合伙人制模式”引進涉農大學生創業項目。這些項目已滲透到旅游策劃、旅游營銷、互聯網+農產品(旅游)、導游接待、農事策劃、農事項目落地、都市農業、都市園藝、農業創業咨詢和系列商品開發等園區各個分區塊。
這個位于鏡洋鎮的“校企共建大學生農業創業園”,用地540畝,是福建省最大、國內著名的以農業為主題的大學生創業園。福清市依托該創業園筑巢引鳳,一方面助力大學生實現涉農創業夢想,同時吸引人才扎根福清,共同參與福清農業農村建設。
據園區創新創業基地主任黃俊波介紹,該創業園按照循序漸進式的梯度設計了體驗創業、模擬創業與實體創業三個等級的創業模式,優化了園區內“創業、實訓、科研、科普”等功能,引進了“休閑農業”概念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讓創業大學生真正參與到農業生產中來,讓他們懂得什么是農業,如何經營農業,培養大學生對涉農創業項目如何咨詢、如何評估風險、如何把控風險,手把手引導大學生做好涉農創業,鼓勵其涉農創業創新精神,使大學生創業園成為培養農業創業創新人才的搖籃。
除了大學生,福清市還充分發揮對臺的地緣優勢,深化融臺農業交流合作,引進臺農臺企扎根,并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皟砂豆步ㄅ_灣農民創業園”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創建于2005年7月,2011年6月升格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著眼于打好“融臺合作”特色牌。臺灣農民創業園全園規劃30萬畝,分為核心區和拓展區,其中核心區位于陽下街道溪頭村,規劃面積3600畝,作為融臺農業合作的先行區域,主要發展臺灣名優水果、藥材、蔬菜種植和農產品加工。目前,園區發展已覆蓋全市12個鎮街,共有涉臺農業企業46家,其中臺商獨資14家,融臺合資10家,融臺合作22家,涉及種植、養殖、加工、休閑觀光等行業,總投資達17.39億元,其中利用臺(外)資4788萬美元。全市共引進臺灣農業新優品種570多種、先進技術80多項、先進機械設備320多臺(套),累計種植推廣面積8.8萬畝,帶動60多家企業和3.8萬戶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年增加農民收入3.6億元以上,2017年全園總產值達30億元。
四、三產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業態
福清市的“校企共建大學生農業創業園”不僅是大學生涉農創業的搖籃,如今還建設成了集大學生創業、農業休閑觀光園和農業產學研基地為一體的新型農業創業園。創業園區內建有閩臺生態果樹種植園、閩臺香草園、特色野菜園,種植桑葚、百香果、香茅草、臺灣香水薄荷等多種名優蔬果,于2015年獲批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該園區的建設發展,帶動鏡洋鎮周邊成功打造了包括“26度休閑農莊”、“云中部落”、“蘑菇部落”等一批現代都市休閑觀光農業新亮點,使得福清市休閑觀光農業從“一枝獨秀”走向“百花齊放”,加快了全市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近年來,福清市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農業產業新業態。依托我市農業自然資源、地理區位優勢,重點打造“依山、濱海、城郊”三條休閑農業產業帶。以一都、東張、鏡洋、南嶺等山區鎮為重點,利用森林、民俗古居及農耕文化特色等資源優勢,發展集山區綠色農產品生產、生態休閑、康體健身、農耕科普、民俗風情等功能于一體的“依山”休閑農業產業帶;以城區近郊和國省道沿線鎮(街)為重點,利用設施果蔬業發達、水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以“親近自然,回歸田園”為理念,發展農耕生活體驗、農藝科普教育、現代農業觀光、親子游、學生春秋游等為主的“城郊”休閑農業產業帶;以龍高半島、江陰半島、???、城頭等沿海鎮為重點,利用海岸線曲折、港灣多、島嶼多及天然濕地等特色資源發展“濱?!毙蓍e農業產業帶。目前,我市已培育各類休閑農業觀光點25家,總面積約2萬畝,擁有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個、省級示范點7個、福州市級示范點12個;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省級最美休閑鄉村3個、福州市級休閑漁業基地2個。近年來,各休閑農業點累計接待游客約150萬人次,營業收入約4億元。休閑農業已成為我市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
五、深化改革,全面釋放農村發展活力
改革是發展的源動力。為了全面釋放農村發展活力,福清市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福清市整合利用財政資金,制定了福清市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改革與建設《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和《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建立支農資金整合使用平臺,打破過去各部門支農資金分散使用的局面,實現支農資金整合利用,進一步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果,近年來累計整合了各類財政支農資金約20億元,用于全市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充分利用福清市民間社會資金雄厚的優勢,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投資導向作用,吸引民間社會資金參與到現代農業的基礎配套建設、設施農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中來,近年來累計帶動了約50億元民間資金投入農業建設。
同時,福清市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共權屬調查完成411個村(另有31個村無耕地可供確權),完成率為100%;審核公示完成411個村,完成率為100%;完成合同簽訂并建立登記簿18.04萬戶,完成率為99.01%。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成果順利通過農業部初檢,成為全省首個通過農業部初檢的縣(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取得突破,自2016年6月開展這項工作以來,共計有20家銀行開展這項業務,共登記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206宗,涉及抵押金額21621.814萬元,面積15122.8195畝。其中,2017年登記139宗,涉及金額18665.867萬元,面積8330.3125畝。2018年,福清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墾改革等工作已全面啟動。
精準扶貧工作亦扎實推進。全市現有的建檔立卡扶貧對象500戶、1631人已全部脫貧(2014年減貧516人,2015減貧1115人),其中:發展生產和勞動就業脫貧1353人,占82.96%;低保政策兜底脫貧278人,占17.04%。比全國提前4年、比全省提前2年、比福州市提前1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