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加快發展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顯著特征和未來發展的強大動力。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笆濉币巹澨岢?,“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從各地實際出發,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各類城市都要夯實經濟基礎,創造就業機會,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管理服務,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可見,“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是中央從戰略層面確定的我國城鎮化發展的總思路和大方向,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一項基本要求,而推進中小城市城鎮化也就成為我國整體城鎮化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我國中小城市數量眾多,分布面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截至2011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響和輻射的區域,行政區面積達92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96.57%;總人口達10.1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75.4%。2011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響和輻射的區域,經濟總量達26.51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56.22%;地方財政收入達22609.50億元,占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的43.12%。中小城市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對于完善我國城鎮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對于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對于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對于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從而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度融合和快速推進,中小城市城鎮化也實現了同步發展,并呈現較強的增長勢頭。截至2011年,中小城市城鎮化率達到33.9%。應當看到,一方面我國中小城市城鎮化發展還比較滯后,遠遠低于全國51.3%的城鎮化水平;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城鎮化體現出潛力大、增速快、后發優勢明顯的趨勢。因此,在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中小城市將是我國城鎮化的主戰場。
中國城鎮化道路的選擇,既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走高消耗、高排放、城鄉分割、缺乏特色的傳統城鎮化老路,也不可能照搬其他國家的做法,而必須走符合中國實際、符合各地區實際的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這種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一種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強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多元化、漸進式、集約型、和諧型、可持續的城鎮化。中小城市應充分認識和發揮自身在城鎮化中的主體作用,牢牢把握轉變發展方式主線,積極融入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通過推進自身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優化區域人口分布;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鎮之間的合理流動,形成與所在城市群分工合作的功能定位;加快城鄉統籌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實現城鎮化從“擴空間”到“提功能”轉變,改善城鎮基礎設施,促進充分就業,提升城鎮的公共服務水平和綜合承載能力。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2)》站在國家宏觀政策的高度,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屋建瓴、全面系統地對中小城市城鎮化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回顧,深入剖析了中小城市城鎮化所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在基本思路和方法上對中小城市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融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等重大課題進行了理念和實踐探討,提出了相應對策。
綠皮書總報告緊密結合中小城市實際,深入分析了傳統城鎮化特別是偏重發達城市的模式及其弊端,闡述了中國城鎮化戰略轉型的方向,指出“在新時期,中國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就必須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步伐,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動不同規模城鎮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并從六個方面推動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一是加快推進中小城市發展轉型,實現增長方式從粗放向集約轉型,發展重心從注重經濟增長向更加關注品質提升、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轉型,產業結構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城鄉關系從城鄉分割向城鄉一體化的融合發展轉型,動力來源從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空間結構從無序開發向有序開發轉型。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一方面要提升中小城市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城市現代化管理,逐步縮小與大城市的公共服務差距;另一方面在進一步完善建制鎮尤其是鎮區道路、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加快小城鎮改革開放的步伐,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逐步形成建制鎮鎮區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三是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吸納能力,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數量多、分布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大,是今后吸納農民進城的重要載體。四是盡快啟動新一輪的設市工作,一方面盡快研究制定新的設市標準,把那些具備條件的地區和縣改為建制市,為農民進城和產業發展提供載體;另一方面探索推行“鎮改市”設市模式,推行“鎮改市”的縣轄市試點。五是注重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合理確定城市用地結構和比例,調控城市用地價格,并設置各類城市工業用地比重的最高限度,不斷提高工業用地效率。六是重視城鎮特色培育和品質提升,切實加強城鎮的現代化管理,建設智能化、人性化、生態化的特色城鎮,走特色城鎮化之路。綠皮書的專項報告分別從城鎮化模式、“三化”融合、規劃建設、轉型發展入手,對中小城市實施城鎮化戰略的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和論述,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措施,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自2010年開始,中小城市綠皮書已連續出版了三部,得到了廣大中小城市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普遍認同。作為我國中小城市領域唯一的專題性研究報告,中小城市綠皮書旨在通過理論創新、實踐探索和科學評價等方面,對我國中小城市發展進行系列研究,為中小城市完善發展思路和舉措,為國家了解中小城市發展現狀、出臺相關政策提供參考,為學術機構研究城市發展提供平臺。我們期待著在綠皮書編委會和廣大中小城市共同努力下,在社會有關方面的關懷和支持下,進一步把中小城市綠皮書打造成具有中小城市發展理論和實踐特色的精品工程,以更好地發揮理論研究服務發展、奉獻社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