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南省濟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信息來源: | 更新時間:2023-03-07 | 閱讀量:289次
2021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外部發展環境、各種風險因素交織,特別是受洪澇災害、新冠疫情沖擊,全市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團結帶領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災后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全市經濟發展呈現出較強韌性,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社會事業取得明顯成效。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762.23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02億元,比上年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460.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275.91億元,比上年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為3.4:60.4:36.2。人均生產總值104515元,比上年增長5.8%。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7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3.2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8.17%,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0.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62‰;死亡人口0.5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9‰;自然增加人口0.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1.4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5686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699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119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8%。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00人。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7%。其中,食品煙酒類與上年持平,衣著類下降2.0%,居住類上漲1.6%,生活用品及服務下降1.3%,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9%,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6%,醫療保健類上漲2.9%,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5%。
二、農業
2021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4086公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1820公頃,比上年增長2.7%;玉米種植面積20054公頃,比上年減少1.6%;油料種植面積832公頃,比上年增長10.9%;棉花種植面積135公頃,比上年下降44.6%;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5028公頃,比上年下降1.0%。
全年糧食產量235400噸,減產4.5%,其中,夏糧產量131700噸,增產2.3%;秋糧產量103700噸,減產11.9%。全年油料產量3261噸,增產25.1%;棉花產量154噸,減產39.2%;煙葉產量899噸,減產6.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25235噸,增產0.9%;水果產量35263噸,減產9.3%。
全年肉類總產量37401噸,比上年增長11.8%。其中,豬肉產量31282噸,比上年增長39.6%;牛肉產量2418噸,比上年增長6.6%;羊肉產量893噸,比上年增長4.3%;禽肉產量2809噸,比上年減少3.3%;禽蛋產量28340噸,比上年減少0.9%;牛奶產量49191噸,比上年減少17.7%。年末生豬存欄28.93萬頭,比上年增長3.3%;生豬出欄42.08萬頭,比上年增長33.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22.23億元,比上年增長5.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其中,輕工業增長9.6%,重工業增長6.8%,輕、重工業比例為6.6:93.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14.9%,集體企業下降81.6%,股份制企業增長8.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8.3%。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50.5%,制造業增長11.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8.6%。產品銷售率93.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傳統產業增長1.9%,占規模以上工業的 64.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9.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7%;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2.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3.0%;高耗能工業增長1.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7.8%。
規模以上工業33個大類中,增加值總量居前10位的行業增速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3.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0.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6.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9.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7.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14.4%,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4.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0.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4.3%,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12.4%。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耐火材料制品295835噸,增長15.8%;黃金18860千克,增長15.9%;水泥1131528噸,增長0.2%;鍛件17977噸,增長9.4%;生鐵3800177噸,下降6.4%;粗鋼3909762噸,下降10.0%;鋼材4044799噸,增長1.4%;白銀3941777千克,增長9.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86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利潤總額69.12億元,比上年增長6.4%。分所有制看,公有制工業企業利潤虧損1.52億元,比上年下降114.7%;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利潤70.64億元,比上年增長29.4%。分行業看,利潤總額居前10位的行業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8.4億元,比上年增長21.7%;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8.0億元,比上年增長8.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1.2億元,比上年增長187.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7.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農副食品加工業3.5億元,比上年下降36.1%;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2.4億元,比上年增長21.5%;煤炭開采和洗選業2.2億元,比上年下降291.3%;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1.3億元,比上年下降629.2%;金屬制品業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191.85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0.3%。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總產值63.43億元,比上年下降1.9%。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1.97億元,比上年增長5.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0.03億元,增長20.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3.56億元,增長8.7%;金融業增加值16.08億元,增長9.8%;房地產業增加值23.89億元,增長4.5%;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19.47億元,增長6.5%。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40.97億元,比上年下降12.2%;利潤總額2.25億元,下降26.3%。
年末公路總里程37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40公里,干線公路總里程475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3095公里。全年公路貨運量5013萬噸,貨物周轉量1121664萬噸公里??瓦\量410萬人,旅客周轉量17767萬人公里。
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0.5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4.7%,其中私人汽車18.30萬輛,增長4.9%。民用轎車保有量16.92萬輛,增長5.7%,其中私人轎車16.28萬輛,增長5.9%。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8.4%;電信業務總量9.09億元,比上年增長39.6%??爝f業務總量14362.12萬件,增長47.0%。年末4G移動電話用戶56.3萬戶,5G移動電話用戶26.8萬戶,5G滲透率32.5%。年末寬帶用戶28.1萬戶。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比上年增長10.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40.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5.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9%。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為2.4:50.1:47.5 。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 33.7 億元,比上年增長39.4%。其中,住宅投資完成29.0億元,比上年增長38.7%;商業營業用房完成投資1.34億元,比上年增長50.8%。
全年億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88個,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19.1%。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90億元,增長6.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4億元,增長15.7%。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6.6%,飲料類下降35.7%,煙酒類增長70.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8%,日用品類增長24.9%,中西藥品類增長19.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3%,石油及制品類下降3.2%,汽車類下降2.4%。
七、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386.3億元,比上年增長61.3%。其中,出口總額147.1億元,比上年增長64.1%;進口總額239.2億元,比上年增加59.7%。
全年簽訂招商引資項目合同190個,合同總投資615.6億元。累計利用省外資金238.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035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3%。
八、財政、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97.6億元,比上年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稅收收入44.9億元,比上年增長0.9%,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5.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1.59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教育支出16.12億元,比上年增長1.8%;科學技術支出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9.7%;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9.80億元,比上年增長9.6%;衛生健康支出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30.61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 420.8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 426.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其中,住戶貸款余額161.77億元,比上年增長16.0%;企(事)業貸款余額264.91億元,比上年增長25.9%。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0.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38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5.34億元。全年賠款及給付6.34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3.36億元,人身險賠付2.75億元。
九、居民生活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70.6元,比上年增長7.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18元,比上年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4元,比上年增長8.6%。
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194.7元,比上年增長14.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059元,比上年增長14.4 %;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885元,比上年增長15.4%。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11349人,比上年末增加17880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261826人,參保離退休人員49523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04946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4324人,增加7215人。
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9.28萬人,其中,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1.13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8.15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13.69萬人,參保退休人員4.46萬人。
年末共有居民低保對象5567戶10524人。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590元,累計發放低保資金3806萬元(含物價補貼);全年取消低保待遇累計 1272戶 1980人。特困供養對象1402人,累計發放特困供養資金1697萬元(含物價補貼)。
全年銷售福利彩票2448.51萬元。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3770對,離婚登記902對,補領婚姻登記證1645對,登記合格率達100 %。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高等教育學校2所,畢業生5798人,招生7929人,在校生2356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其中技工學校2所),招生3938人,在校生9909人,畢業3000人(其中技工學校招生1591人,在校生3964人,畢業1519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招生5345人,在校生15978人,畢業5142人。普通初中33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招生 9651人,在校生26630人,畢業8336人。小學85所(其中獨立設置少數民族學校2所),招生10445人,在校生59283人,畢業950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51人,在校生173人。
年末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8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1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3.0%。全年專利授權量1812件。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72.3萬冊(其中電子圖書62萬冊),博物館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2處。
綜合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6379卷案(冊)。廣播電臺1個,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5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實際用戶10.5萬戶。
全年接待國內游客710.8萬人次,比上年基本持平。旅游收入35.5億元。年末共有A級旅游景區13家,其中,4A級以上景區5家,3A級景區6家,2A級景區2家。星級酒店2個,旅行社21家。
年末共有衛生機構765個。其中,公立醫療機構20家,民營醫院11家,村衛生室47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65家,企事單位診所8家,個體診所163 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中心血站1個,計生服務中心1個。病床床位4663張,其中,醫院、衛生院3891張。衛生技術人員5947人,其中,執業醫師2484人,注冊護士2514人。疾病預防中心衛生技術人員60人,衛生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40人。農村鄉(鎮)衛生院12個,床位855張,衛生技術人員586人。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年末已發現礦種50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共計14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9種。其中,金屬礦產2種,非金屬礦產5種,能源礦產2種。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下降0.5%,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0%
全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29天,占62.7%,PM10平均濃度79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47微克/立方米。5個責任目標斷面水質均達到省定考核指標要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全年平均氣溫16.2℃,較歷年平均值偏高1.2℃;全年日照2017.1小時,較歷年平均值偏多140.2小時;全年降水量1193.0毫米,較歷年平均值偏多605.1毫米。
年末有國家氣象觀測站1個,土壤水份站4個,有區域氣象觀測站點31個。其中,單要素雨量站點14個,四要素自動站5個,六要素自動站12個。
全年共完成營造林9.25萬畝(造林6.45萬畝,撫育2.8萬畝)。其中,荒山造林3.95萬畝,飛播造林2.5萬畝。新建義務植樹基地13處,完成義務植樹150萬株。年末共有國家重點公益林補償面積59.41萬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57.36萬畝;森林公園1個,年末森林覆蓋率為45.6%。
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8719.59公頃。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38起。死亡43人。其中,工礦商貿事故6起,死亡9人。道路交通事故32起,死亡34人。
注:
1.本公報2021年數據為初步統計結果。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3.三次產業分類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剔除國際組織)。
4.工業五大主導產業包括裝備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電子制造、汽車制造等。傳統產業包括冶金、建材、化工、輕紡、能源等。高耗能工業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
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確定。高技術制造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分類(2017)》確定。
6.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參加養老、失業保險人數數據來自示范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客運量、旅客周轉量、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郵政業務總量、快遞業務總量數據來自示范區交通運輸局;民用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示范區公安局;電信業務總量、移動電話用戶數據來自示范區通信管理辦公室;財政數據來自示范區財政金融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濟源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示范區保險協會;參加醫療保險人數數據來自示范區醫療保障局;居民低保人數、低保標準數據來自示范區民政局;各類學校招生、在校、畢業人數數據來自示范區教育體育局;高新技術企業數據來自示范區工業和科技創新委員會;專利授權數據來自示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公共圖書館、接待國內外游客、旅游收入、有線電視用戶數據來自示范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綜合檔案館、已開放各類檔案數據來自示范區檔案局;衛生機構、床位、技術人員數據來自示范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已發現礦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礦種、已開發利用礦種數據來自示范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年平均氣溫、年降水量數據來自示范區氣象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PM10、PM2.5平均濃度數據來自示范區生態環境局;造林面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數據來自示范區林業局;農作物受災面積、生產安全事故數據來自示范區應急管理局;糧食產量及種植面積、畜產品產量、城鄉居民收支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濟源調查隊;其他數據來自示范區發展改革和統計局。
-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