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信息來源: | 更新時間:2023-03-06 | 閱讀量:748次
2021 年,是范縣發展歷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艱巨繁重的任務,特別是疫情、汛情的雙重沖擊,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建設“創新強縣、產業強縣、文化強縣、 生態強縣、和美范縣” ,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縣生產總值232.62 億元,比上年增長7.4%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25.33億元,增長8.2%;第二產業增加值104.50億元,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102.79 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0.9 ∶44.9 ∶44.2。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4.5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37 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8.2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6.72%,比上年末提高0.84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0.4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9.30‰;死亡人口0.3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 7.33‰;自然增加人口0. 10萬人,自然增長率為1.9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 0.9%。
二、農業
全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93.43萬畝,比上年增長0.1%。 其中,小麥種植面積46.74萬畝,增長6.4% 。蔬菜種植面積3.73 萬畝,與上年持平。
全年糧食產量40.03萬噸,比上年下降3.8% 。其中,夏糧產量21.67萬噸,增長6.5%;秋糧產量18.36萬噸,下降13.7% 。小麥產量21.67萬噸,增長6.5%。蔬菜產量9.88萬噸,增長1.3%。
全年豬牛羊禽肉總產量3.34 萬噸,比上年增長31. 1% 。其中,豬肉產量2.41萬噸,增長59.8%;牛肉產量0.12萬噸,下降3.6%;羊肉產量0.23萬噸,下降3.3%;禽肉產量0.58萬噸,增長2.7%。禽蛋產量3.31萬噸,下降8.3% 。牛奶產量0.46萬噸,增長12.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4% 。其中, 輕工業增長60.5%,重工業增長1.2% ,輕重工業比例為14.5:85.5。產品銷售率97.3%,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從高質量發展指標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3%,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39.7%;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0.7%,占比9.7%;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3.9%,占比5.3%。
全年全縣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
全縣有資質建筑業企業在庫10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92億元,增長0.8%。在庫有資質建筑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52.29萬平方米,增長55.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 比上年增長10.3%。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69.8% ,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1.1% ?;A設施投資下降1.3%。民間投資增長0.6%。工業投資增長13.2%。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1.96億元,比上年增長51.5%。其中,住宅投資18.92 億元,增長53.8%。商品房銷售面積44. 18萬平方米,增長15.2%。其中,住宅42.36萬平方米,增長13.8%。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61億元,比上年增長11.3%。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2.1%;飲料類下降1.2%;煙酒類增長20.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9.0%;化妝品類增長16.4%;日用品類下降12.6%;五金、電料類增長3.8%;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2.8%;書報雜志類下降0.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4.2%;中西藥品類增長11.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8083.3%;家具類增長23.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60.7%。
六、交通運輸
年末全縣干線公路里程150.119公里。其中,國道60.815公里,省道89.304公里。
年末全縣農村公路里程987.224公里。其中,縣道145.39公里,鄉道351.267公里,村道490.567公里。
全年全縣貨物運輸總量2860萬噸,比上年增長13.3%。貨物運輸周轉量12687萬噸公里,增長18.2%。旅客運輸總量96萬人次,下降15.2%。旅客運輸周轉量1300萬人次公里,下降10.1%。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財政總收入17.57億元,比上年增長8.5%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7億元,增長7.3%,其中稅收收入6.68億元,增長3.2% ,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69.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29.93億元,下降23. 1%,其中民生支出23.72 億元, 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79.3%。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31.78 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9%,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91.75億元,增長13.1%;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07.61億元,增長18.4% ,其中住戶貸款余額73.45億元,增長11.3%。
八、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7.2元,比上年增長10.2%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3.9元, 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15.9元,增長11.2%。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4686人。其中,參保職工30684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400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4623人。其中,參保職工18696人,參保退休人員5927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61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3707人。
全年全縣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35.6萬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員1316人;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090.7萬元,共保障農村低保人員16608人。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縣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1243人,在校生1442人,畢業生179人。普通高中招生4089人,在校生12261人, 畢業生3918人。初中招生8151人,在校生22468人,畢業生 6905人。小學招生8066人,在校生51160人,畢業生8703人。特殊教育招收殘疾兒童80人,在校殘疾兒童450人。
補充城鄉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免學雜費) 6076.25萬元,免教科書907萬元,兩項共受益學生72650人;城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發放796.75萬元,受益學生18330人次。 幼兒園在園幼兒22781人。
年末共有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8個,其中省級4個。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 2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其中省級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全年啟動實施1個省重大科技專項,4個市重大科技專項。全年授權專利240件,截至年底,有效發明專利63件。
年末全縣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1個,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1個,管理體系認證證書92個。1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全年全縣強制檢定計量器具7735臺(件)。
十、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14個(范縣文化館、濮城文化館 和12個鄉鎮文化分館) ,公共圖書館13個(范縣圖書館和12個鄉鎮圖書分館) 。博物館2個(范縣劉家老院民俗博物館(民營)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 (范縣) 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 (范縣) 舊址、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處,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個(四平調、羅卷戲) 。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 100% ,電視 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9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300 萬元。年末共有3A 級旅游景區2處(毛樓生態旅游區、中原 荷花園景區) 。星級酒店2個(名泉度假村、濮州賓館) , 旅行社營業部5 家。
年未全縣共有衛生機構547個,其中醫院9 個,衛生院12 個,村衛生室52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 1 個,疾病 預防控制中心2 個,衛生監督機構1 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 2772張,其中醫院1822張,衛生院950 張。衛生技術人員 3563人,其中執業(助理) 醫師 1289人,注冊護士1382 人。 按機構分,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531 人,衛生院衛生技術人 員727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 衛生技術人員 96 人,婦幼保健院(所、站) 機構衛生技術人員 166 人。全年 總診療人次128.75 萬人次,總出院人數5.49 萬人。
全年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600 人次。年末共有 體育場地 1492 個。
十一、環境和氣象地震
全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58 天,同比增加4 天。PM10 年平均濃度95 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2.5 年平均濃度51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金堤河子路堤橋斷面水質 COD 平均值23mg/L ,氨氮平均值1.61mg/L ,總磷平均值 0.30mg/L 。責任斷面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74.7 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774.7公頃。年末共有森林公園1個。林木覆蓋率30.5%。
年末全縣共有衛星數據廣播接收系統1 個,區域氣象觀 測站13個,全年晴雨預報準確率90.9%,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79.5%和82.9%。地震觀測臺站1 個。
全年平均氣溫14.7℃。全年降水量1251.9 毫米。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結果。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 度按不變價計算。
3.三次產業分類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 年修訂的《三次產 業劃分規定》,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 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 (不 含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制造業 (不含金屬制品、機械 和設備修理業)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 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 的其他行業(不含國際組織) 。
-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