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 信息來源: | 更新時間:2023-02-28 | 閱讀量:287次
2021年是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站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市委提出的“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創新開放建高地中發揮骨干支撐作用”的要求,奮力推進“三區四基地”建設,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137.8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02.2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35.0億元,增長6.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0.4%,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74.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5.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8326元,比上年增長7.5%。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0736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528人,鄉村常住人口22837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8.73%。全年出生人口685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601人,人口死亡率為5.60‰;自然增長率為0.78‰。
全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756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944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304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與上年持平。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5人。
二、農業
全年全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35.09公頃,比上年減少24.6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066.66公頃,比上年減少25.4公頃,小麥播種面積540公頃,比上年減少40.6公頃,玉米播種面積526.66公頃,比上年增加1.3公頃,蔬菜播種面積68.43公頃,比上年減少8.5公頃。
全年全區糧食產量4777噸,比上年減少30.7%;蔬菜總產量2426.35噸,比上年下降24.3%;水果總產量442噸,比上年增加62.6%。
全年全區生豬存欄10537頭,比上年減少12.9%,牛存欄432頭,比上年增長44%,羊存欄25231只,比上年減少7.6%,家禽存欄82781只,比上年增長112.3%。
全年全區肉類總產量1157噸,比上年增長5.2%;蛋類產量925噸,比上年增加15.6%。
年末全區農用拖拉機23臺,與上年持平。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完成3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5%;產品銷售率99.7%;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50.2%;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23.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9.4%;主導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9.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6.8%。
2021年,區級規模以上工業主要分17個大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鋰離子電池607.6萬只,比上年增長139.0%;涂料6.4萬噸,增長99.6%;
低壓開關板4155面,增長91.7%;稀土化合物16771千克,增長61.7%;耐火材料制品41.8萬噸,增長54.3%;商品混凝土51.9萬立方米,增長37.5%;飲料2.1萬噸,增長35.4%;橡膠輪胎外胎164.4萬條,增長32.7%;石墨及碳素制品3.8萬噸,增長31.7%;印染布1623萬米,增長27.2%;鋁合金7.2萬噸,增長26.4%;合成橡膠1.6萬噸,增長21.4%;化學試劑15.4萬噸,增長11.7%;塑料制品0.9萬噸,增長4.4%;高嶺土1.6萬噸,下降3.4%;硫酸51.5萬噸,下降11.2%;磚651萬塊,下降91.4%。
全年全區建筑業總產值11.7億元,比上年增長0.5%;
四、服務業
全年全區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42億元,比上年增長6.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86億元,增長10.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0億元,增長5.1%;金融業增加值2.44億元,下降3.4%;房地產業增加值2.43億元,增長3.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2.81億元,增長6.9%;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8.5億元,比上年下降3.4%。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4.8%,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基本持平,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1.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33.2%。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41.6%,占固定資產投資79%;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77.2%,占固定資產投資1.8%;民間投資比上年增長27.2%,占固定資產投資78.4%;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231.4%,占固定資產投資8.2%.
全年全區億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51個,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8.8%。
全年西部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2.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81.6%,比上年上升20個百分點。
六、國內貿易
全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0.2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全區限額以上銷售額達到5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按分行業統計,批發業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零售業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住宿餐飲業1.5億元,比上年增長8.8%。
全年全區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0.5%,飲料類增長24.9%,煙酒類增長9.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43%,日用品類增長3.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90.6%,汽車類增長0.6%。
七、對外經濟
全年全區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51.8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出口41.6億元,同比增長8.8%,進口10.2億元,同比增長34.2%。貨物貿易順差31.4億元,比上年增加0.8億元。
全年全區實際吸收外商投資3900萬美元,完成市定任務的101.3%。
八、財政金融
全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1億元,增長15.6%,其中:稅收收入9.1億元,增長26.3%,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9.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2億元,下降10%,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億元,增長30.4%;醫療衛生支出0.7億元,下降5.9%;教育支出1.9億元,增長4.8%;農林水事務支出0.5億元,增長11.5%。
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72.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9.29億元,增長12.71%。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50.14億元,增長7.59%。
年末全區全區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1家。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2310.89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310.89萬元。全年賠款支出6722.4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6722.4萬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45元,比上年增長8.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26元,比上年增長5.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2元,比上年增長8.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573,比上年縮小0.05。
全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136元,比上年增長11.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021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843元,比上年增長12.7%。
全年全區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5217人,其中居民醫保醫療保險71275人,職工醫療保險13942人(在職11724人,退休2218人)。年末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214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9680人,比上年末增加1990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0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3016人,比上年末增加1733人。
全年全區城區最低生活保障月標準6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年標準377元。全年共救助城區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0064人次,發放城區最低生活保障金922.45萬元。全年共救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3176人次,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47.5萬元。全年共救助城鄉特困人員76人,發放特困救助供養金57萬元,全年共臨時救助困難群眾65人,發放臨時救助金9.3萬元,人均救助1430.77元。社區服務中心1個。接受社會各界捐款捐物11160313.24元。(其中:接受市慈善總會撥付防汛救災慈善捐贈資金1075萬元.99公益日公眾籌款:408313.24元.防汛救災社會捐贈2000元)。
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509對,離婚登記176對,補領結婚登記證234對,補領離婚登記證30對,出具未婚證明0人次。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全區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同比新增7家,總數達到24家;備案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擁有河南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2家;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全年共取得河南省科學技術獎1項。完成技術合同登記額1.08億元,同比減少90.9%。全年共獲省級以上各類財政科技支持經費345萬元。
全區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510人,畢業生954人。義務教育階段現有中小學校17所,其中初中2所,九年制學校5所(含民辦1所),小學10所。初中招生1886人,在校生5483人,畢業生1485人。小學招生1304人,在校生7972人,畢業生1360人。全區幼兒園共計26所,在園幼兒4633人,其中公辦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1210人;民辦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3423人。2021年資助學生2324人次,共計127.63萬元。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年全區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60個,文化館1個,街道文化站9個,農家文化書屋5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府城遺址、許衡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比如:靳德茂墓、北朱村古民居、張昺墓及祠、府城王氏祠堂、太行區第四專區及焦作市黨政軍機關舊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項(小尚虎舞、常家武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5項(小尚炮拳(捶)、白猿通背拳、造店查拳、東馮封文武高蹺、李封天目瓷燒制技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5項(北朱村舞蹈腰鼓、北朱村背樁、北朱村紅拳、何氏糖畫、封氏捏塑)。
全年全區共有衛生機構87個,其中:二級醫療機構1家、一級醫療機構5家、婦幼保健站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村衛生所34家、各類個體診所39家。共擁有床位數 740 張,執業醫師(含助理)341人,執業護士383人。
全年全區共開展經常性群眾文體活動60余場次,舉辦全區性體育健身活動6次。全區所有的行政村、社區已實現了體育健身工程的全覆蓋,并實施了9個鄉鎮體育健身工程。
十二、交通、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末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180.963公里,其中干線公路總里程45.43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135.533公里。全區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71.582公里。
全年全區全社會能耗總量比上年下降0.3%,萬元GDP能耗下降5.4%。
全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66.6%,PM10平均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
全年全區完成造林面積1.093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0 .06千公頃。全區參加義務植樹0.2萬余人次,完成義務植樹1.5萬余株。年末共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
全年全區農作物受災面積286公頃,洪澇干旱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52.9494萬元。全年全區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
注:
1.本公報2021年數據為初步統計結果。經最終核實,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為127.1億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7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增加值93.5億元,下降14.7%;第三產業增加值32.9億元,下降1.8%。三次產業結構為0.6:73.6:25.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9387元,比上年增長6.0%。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三次產業分類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剔除國際組織)。
4.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確定。高技術制造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分類(2017)》確定。
5、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救助城鄉低保障人員、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額、救助城鄉特困人員、發放特困救助供養金額、臨時救助困難群眾人員,發放救助金額、社區服務中心個數、接受社會各界捐款捐物金額、辦理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情況、出具未婚證明人次等數據來自區民政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金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金額等數據來自區財政局;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貸款余額、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保險保費收入和賠款支出等數據來自區金融工作局;拖拉機、營造林面積、參加義務植樹人次、義務植樹株數、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農作物受災和經濟損失等數據來自區農業農村局;藝術表演團體、文化設施、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群眾文體活動場次、體育健身活動次數、體育健身工程覆蓋實施情況等數據來自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各類學校招生、在校、畢業人數、資助學生人數和金額等數據來自區教育局;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院士工作站數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省科學技術獎1項、技術合同登記額、省級以上各類財政科技支持經費等數據來自區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參加失業保險人數和領取保險金人數、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等數據來自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貨物貿易進出口、外商投資等數據來自區商務局;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等數據來自區醫療保障局;公路通車里程、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里程等數據來自區交通運輸局;衛生機構、床位數、執業醫師和執業護士人數來自區衛健委;空氣質量數據來自中站生態環境分局;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及死亡人數來自區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區統計局。
6、部分數據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